如何理解新“三品一标”

12月10—11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唐仁健在湖北调研时强调,推进产业扶贫,既要解决产业“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除抓好产品角度的传统“三品一标”外,还要从生产方式角度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的“三品一标”,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品牌农业参考编辑部针对传统“三品一标”和新“三品一标”,特推出系列专题,从不同角度剖析如何通过“三品一标”建设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敬请关注,也欢迎广大农人来稿发表自己的观点。


NO.1 产品角度的传统“三品一标”


“三品一标” 的“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统称为“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使用安全的投入品,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并使用特有标志的安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中不含有关规定中不允许的有毒物质,并将某些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只要能保证食用者的安全就可以了。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品及其衍生品。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属于安全农产品的范畴,可将三者形象地比喻为“金字塔”,塔基为无公害农产品,塔身为绿色食品,塔顶部为有机食品,越往上要求标准与控制技术越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相对地说越有保证。


延庆区“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农产品地理标志: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代表农产品生产消费趋势所在。“三品一标”对消费者来讲,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对国家来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品一标”同常规农产品生产相比,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主体明确,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高。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实施严格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加上取证后的严格监管,实现上市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以保证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当然也意味着品牌更响,价格更高。


NO.2 生产方式角度的新“三品一标”


新“三品一标”的“三品”指品种、品质、品牌,“一标”指标准化生产。

相较于传统“三品一标”侧重对生产经营主体、产地的认证及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新“三品一标”更注重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布局、规划,以标准化为大框架,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重点关注优良种质的创新攻关,加强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产业链观念,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更好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被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出解决种子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也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延庆区“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命脉,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其实,看似“高大上”的种业,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平时我们吃的水果、蔬菜、肉蛋奶,每一次口感的提升、每一次风味的改善,都离不开品种的改良。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强化现代种业,擦亮农业“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品质

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就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8年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提出农业要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在“农业质量年”,农业部提出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绿色生产,把优质产出来。

二是推动监管创新,把安全管出来。

三是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把品牌树起来。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把品质提起来。


延庆区“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近年来也是不断强化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部署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的重要方面,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

品牌

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现代市场经济,品牌意味着品质的保障和信誉的凝结,是市场主体和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农业强国也大都是农业品牌强国。

品牌化带动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中国农业品牌正驶入快速健康发展“快车道”,有力提升了中国农业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推进农业品牌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将其贯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打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向品牌要市场、要质量、要效益。

但也应该注意到,农业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全过程、产业各环节和广大市场主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行动。

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使农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进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国际上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也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是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农业生产技术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要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农村经济信息建设也要标准化。

第一,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农业标准化既源于农业科技创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可以成倍地提高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同时,标准的提高又会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农业的科技进步步伐。

第二,农业标准化是利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的基本前提。只有强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才能保证以优质的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三,农业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标准与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农业标准是衡量农产品质量的依据。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抓质量应首先抓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既能够客观地反映市场,又能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和提高,再回到生产环节,对生产过程及其标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产品质量标准是农业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保障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NO.3 总结 

推动新“三品一标”工作,应深刻认识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筑牢种业根基,树立品牌意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